與土地共舞-自然與人共譜的臺南特展 - 南科考古館

與土地共舞-自然與人共譜的臺南特展 - 南科考古館 分享到Facebook 與土地共舞-自然與人共譜的臺南特展 - 南科考古館 分享到LINE 與土地共舞-自然與人共譜的臺南特展 - 南科考古館 分享到Twitter
日期: 
2023/06/20 to 2024/01/01
與土地共舞-自然與人共譜的臺南特展 - 南科考古館

🔥六月最新特展🔥
🔥六月最新特展🔥
#與土地共舞_自然與人共譜的臺南特展
.
✨💃與 土 地 共 舞💃✨
.
特展以 #繪本 『與土地共舞-發掘臺南人文與環境的古今事』 為設計主軸,帶領您走過臺南的自然與人文演變的過程,感受這片土地隨時間推移而產生的多元樣貌!
.
◼️展名|與土地共舞-自然與人共譜的臺南特展
◼️展期|112.6.20(二)~113.1.1(一)
◼️地點|考古館2樓特展廳
◼️簡介|本展覽以 #臺南 為視角,藉由繪圖再現臺南自一萬八千年以來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嘗試從環境變遷探討人與環境交互影響的議題,並搭配遺址出土文物、科學證據輔助,讓大眾一同思考永續共存之道,延伸至對未來的期許與反思。
◼️網址|https://reurl.cc/v736ZL
—————————————————————
#與土地共舞 #特展 #繪本
#當時的臺南與今日的臺南 #環境永續

常設展資訊

【第1廳|南科五千年】
👣跟著小編穿越時空☄️一起去看看吧👀~Let's GO!!
🔸特色🔸展廳呈現南科考古研究20多年來的成果縮影,依時間序列展出200多件南科地區6大考古文化11個子期相的代表性珍貴古物,搭配展廳入口的大型投影動畫以及各文化的生活場景模型,讓史前文化不再只是書本與媒體上的文句,而是可近距離觀看、感受的對象。
▬文物搶先看▬
✔模樣質樸有趣的人面陶偶
✔薄如紙張的貝刀
✔光可鑑人的巴圖形石斧
✔雕工精緻的骨骰與鹿角刀柄
🔎歡迎大小朋友👨‍👧‍👦來南科考古館一睹它的廬山真面目吧!

【第2廳|史前生活面面觀】
👣跟著小編~瞧瞧史前人的生活智慧吧✨💡
🔸特色🔸展廳從漁、農、獵、畜、家、器、飾等七個主題來一窺南科地區先民的物質、社會及精神文化。步入展廳,不僅可看到不同面向的古代生活場景,也可同時觀察老祖先們所遺留的各類別具意義、富有巧思的器物。
➡️先民們是如何獲得每日所需的食糧❓
➡️他們是如何做出生活所需的各種日用品❓
➡️個人與群體之間的互動關係又留下什麼跡象❓
🔎這些問題的答案,在參觀完第2廳之後,再也不會是難解的問號呦!

【第3廳|科學的考古學】
🔸特色🔸
考古學者們是如何從一件件破碎又細小的史前遺留中推敲出過去人類的生活文化呢❓當然是透過現代科學分析技術,運用於考古發掘現場取回的界牆、現象標本、動物骨骼、植物種子等,這些研究工作所應用的技術以及研究成果相當驚人!不容錯過~!

個人語音導覽機

個人語音導覽機

考古館除每日提供4場(09:30、10:30、14:30、15:30)定時導覽服務外,因應社交距離防疫措施,考古館亦鼓勵來館的各位可至一樓服務台借用「個人語音導覽機」,導覽機包含成人與兒童中、英語版,各位可依個人興趣、參觀動線隨選即聽文物導覽解說唷!

我們天生就是探險家,
不停尋找著生命的意義。
 
在找尋答案的道路上,
終其一生,永不止息。

南科考古館周邊停車資訊

南科考古館周邊停車資訊

(1)南科考古館西側設置有行政服務區地下停車場
(2)南科考古館北側設置有行政服務區(東)平面停車場
(3)南科二路立體停車場
(4)西拉雅廣場停車場
(5)廣停四面停車場
(6)保警隊旁停車場
(7)Park17及標準廠房周邊停車格

?南科考古館交通資訊網頁 https://reurl.cc/24LWvO
?大臺南公車動態資訊網站 http://2384.tainan.gov.tw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與票價

時間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9:00至下午5:00。
休館時間:每星期一(遇國定假日、補假日、選舉日則照常開放)、農曆除夕、年初一。必要之停止開放另行公告。

票價
全票:新臺幣80元 - 一般民眾。
團體票:新臺幣60元 - 團體參觀人數達20人(含)以上。
優待票:新臺幣50元 - A:6歲以上未滿12歲之兒童。 B:持教育部立案學校有效學生證者。
免費:A:65歲以上長者平日免費、假日半價。 B:未滿6歲之兒童。 C:領有並出示身心障礙手冊者,及必要之陪伴者1人。D:持有志願服務榮譽卡者。
備註
優待或免費參觀者請憑證或出示載有年齡、身分或其他公務機關核發之相關證明文件。

參觀須知
● 大廳服務臺提供觀眾諮詢、寄物、播音、失物招領等服務。
● 大廳服務臺可借用嬰兒車、輪椅。
● 本館設有簡易護理箱、無障礙空間及無障礙洗手間,歡迎多加利用。
● 本館全面禁煙。
● 請勿攜帶寵物、危險物品進入本館。
● 為表現典雅之國民風範,進入本館請服裝整齊,勿赤膊或穿著汗衫、拖鞋。
● 請勿在展示廳內飲食、高聲談笑、隨地吐痰、亂拋紙屑等,以免妨礙他人參觀權益。
● 攝影時請勿使用三角架及閃光燈。

關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南科考古館

關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南科考古館

始自1995年的機緣,開挖出此地五千年的古文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中研院及史前館進行調查、發掘,至今已發現58處以上遺址,埋存的史前文化最早距今約5,000年,最晚約300多年前,是目前臺灣遺址密度分布最高、文化層序最完整且挖掘面積最大的地區。為了保存、研究並展示因開發所進行的搶救發掘成果,經多方共同努力下,最終完成了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佔地約2.42公頃、樓地板面積1萬9千平方米的建館計畫。

公共藝術「蔦松家」以人面陶偶為創作元素,人面陶偶是南科考古的代表性文物之一,出土於道爺遺址,而成熟的人面陶塑工藝也是蔦松文化的特色,展現了五官的立體感和表情神韻的搭配。館內設有常設展廳,呈現南科考古研究20餘年來的成果縮影;兒童廳以臺灣南島語族的神話故事,打造創意無限的考古遊戲體驗;博物館的密室展示特別呈現鮮少出現在公眾眼前的博物館文物保存與維護工作,說明考古遺物從現場發掘到進入博物館後的過程。

圖文資訊來源:
南科考古館
台南旅遊

#假日商圈線異動為僅周六行駛 #來考古館參觀請在Park17商場下車

#假日商圈線異動為僅周六行駛 #來考古館參觀請在Park17商場下車

一、為符合民眾搭乘需求及減少空車繞駛,假日商圈線自5月1日起,週日停駛,週六調整為4班次行駛,異動後發車時刻為10:40、12:30、14:00、16:20。
二、民眾可自南科管理局網站查詢http://www.stsp.gov.tw(路徑:如何到園區/台南園區交通資訊/免費巡迴巴士)或下載『科學園區行動精靈2.0』APP查詢,也可打免付費服務專線0800-523-550。

蔦松家

蔦松家

蔦松文化人面陶偶出土於道爺遺址,是博物館典藏的代表性文物之一,展現蔦松文化人在立體捏塑上有相當成熟的技術,尤其五官造型的立體感以及表情神韻的搭配,非常具體地掌握了陶偶製作者巧思的意境,在捏塑技術表現上,最為明顯的是鼻樑與眉弓的特徵,以及眼窩和鼻子的位置。

藝術家:李明道 年分:2018

李明道先生以蔦松文化人面陶偶為博物館公共藝術操刀,創造「The Niao sung family蔦松家」,負有逗趣的巧思。將千年前的原始陶偶穿上高科技超現實外衣,穿越到今天的時空,以不同時空的藝術語法寫成一個新的完整句。這個全新的作品將繼續航向未來的宇宙成為明日的古物,說出人類文明演繹接力前進的概念。

圖文來源: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溫馨小提醒,活動有可能會因主辦單位調整日期或停辦,請您出發前務必至主辦單位官網或FB確認!
☎️ 活動資訊提供、交流、新聞稿發佈,請 與我聯絡
📧 活動辦理及報名,請您直接洽詢主辦單位,本站僅供活動收集整理
🙏 資料收集需花費很多時間及精力,複製分享請註明來源 台南意向 ※ 分享有標示來源Google排名才會高唷!
🎫 如果您在台南旅行有訂票及訂房需求,可參考 Klook | KK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