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的五條港

臺南的五條港 分享到Facebook 臺南的五條港 分享到LINE 臺南的五條港 分享到Twitter
臺南的五條港

小時候住在宮後街一帶,算是臺南五條港的範圍

不過卻不知道詳細的由來,找到一份很棒的資料轉載與大家分享

本文的圖片與文字資料來源,本站僅做轉載備份:太平洋時報 副刊:重遊台南府城五條港/黃東昇

台南巿與聖荷西姐妹會前會長陳碧雲博士曾邀請筆者於2011年12月10日,在該會的年會演講「台南府城五條港」(請參閱太平洋時報2012年元月18日的報導)。

大部分台南人不曾聼過府城五條港,也不能相信台南市內曾有五條溪。筆者於1995年到2000年曾在成功大學當客座教授。前總統李登輝於1990年代開始提倡台灣本土化,當時就任台南市長的張燦鍙也開始從事台南古蹟的發掘及保護。筆者聼過五條港,但沒有深入了解。2011年為了要作專題演講,紙上談兵,花了三個月從internet資訊準備演講稿。上個月(2012年12月)筆者回台灣,住台南幾天,慶幸有機會親身拜訪五條港的古蹟。這十多年來,由張市長、許添財及頼清德巿長繼續努力領導,五條港的古蹟已成為台南市觀光景點。

今年的姐妹會年會於2013年1月19日在San Jose台灣會館舉辦,主講員是陳媽及博士,講台灣話之美麗。筆者因剛拜訪過五條港,現任會長陳天令歡迎筆者到年會分享台南市最新的消息。他臨時安插筆者於午餐時段報告五條港之最近進展。由於演講時間有限,筆者只針對神農街附近的古蹟作簡介。

筆者到台南總是住在內人之三哥家(韓內科)。韓內科地點位於西門路及民權路之交叉點(請參閱圖一)。此地圖上黑色的圓環就是西門圓環,西門路經過此圓環南北走。由韓內科沿民權路向西走,五分鐘就到達水仙宮。如再繼續往西走,超過海安路可到達康樂街。在康樂街和民權路交叉點之西南角就是接官亭及風神廟之所在地。神農街(古早稱北勢街)與民權路平行,在民權路之北側,與南勢港(即南勢溪)並行,東西連接海安路及康樂街。

大約三百年前,安平與台南中間是台江內海,此內海之東岸曾到達西門路。後來由於陸上的砂沈積入內海,使內海縮小,其西岸往安平方向移。由於海水向西退,台江內海區就形成五條溪。在圖一可看到由東向西流之五條溪,五條溪由南向北有安海港、南河港、南勢港、佛頭港及新港墘港。南勢港由水仙宮出發,流經金華府、海安宮而入運河河道。神農街與南勢港平行,金華府就在神農街上。南河港向西流經接官亭及風神廟,而流入運河河道。接官亭、風神廟、金華府及水仙宮都是台灣的三級古蹟。神農街是台南市內保存比較完整的古街道。其街道很狹小,每家店面寛度不到五公尺。在金華府正對面是五條港發展協會之工作室。此工作室之主持人是成功大學歷史系之陳梅卿教授。陳教授和她合作的同仁這幾年來,對五條港的復古有很大的貢獻。筆者在該工作室買了幾本小冊,簡易介紹五條港的歷史。當筆者參觀水仙宮,神農街及接官亭時,這些小冊子幫助筆者了解這個地區過去兩三百年的歷史。

(圖二)是古早人畫接官亭及風神廟之圖。清朝知府蔣元樞於1777年,在南河港建造石牌坊(高八公尺寬五公尺)立於風神廟前。當時石牌坊前也建造了碼頭、登岸石階、石牌坊左右的石鐘樓與鼓樓,以營造接官之氣勢。清朝官員乘船靠岸後,地方官員鐘鼓齊鳴,立於石牌坊前相迎。官員上岸後,入風神廟官廳祭拜風神,而後入公館休息。現在五條港的水都己消失。接官石牌坊(圖三)鐘鼓樓(圖四)及風神廟(圖五)還存在。筆者參觀接官亭時,如手上沒有一分圖二之古早圖,就很難想像以前石牌坊是建造在小溪旁邊。

神農街在週末,特別是節日,應該有不少有趣的活動節目。水仙宮是台南有名的「菜市」,有賣新鮮水果蔬菜及魚肉等,也有各種點心可吃,是值得參觀的地方。赤崁樓及石精臼在附近,離開水仙宮走路十五分可到達。如讀者有機會到台南,筆者建議參觀神農街地區。如時間允許,也可拜訪五條港發展協會工作室並購買該協會出版的小冊(「歲月雕硺五條港----主編陳信雄」2004年出版;「五條港的傳統產業與宗教信仰----陳梅卿著」2011年出版)。該工作室之地址是台南市神農街70號。筆者內人建議神農街再發展多元商家以與台北市永康街比美,成為台灣南部觀光景點之一。

這部海安路拆遷記錄片也有介紹到五條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