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壽宮

妙壽宮 分享到Facebook 妙壽宮 分享到LINE 妙壽宮 分享到Twitter

【妙壽宮 - 金萬安號】
看看時間表,下一場小南吼即將在6月19日下午4:30於妙壽宮舉行。
不如先來介紹一下妙壽宮的故事吧。
在妙壽宮的西邊,有著安平最古老也最大的王船-金萬安號
金萬安號體型碩大,體制幾與真正的船隻相同,又因是神明所乘,因此雕工更加精細,船身兩側繪有各式吉祥圖案,而船尾有八仙像,引八仙鬧東海之意,增加面對大海的信心及勇氣。船尾上部畫上大鵬展翅,希望能夠乘風相送。

【妙壽宮 - 安平的言論廣場】
日本人在簽訂馬關條約之後,曾給臺灣人選擇權,要做中國人就自行變賣家產回大陸,或者留下來接受日本的統治;當時選擇渡海回大陸的地方人士,就屬台南最多,共四五千人。
但對於「願意」留下來接受皇民化統治的人,日本政府在某方面也開放言論自由,要想公開發表意見,隨時都可以其暢所欲言,甚至會派警察保護講者,當時安平囝仔宮社的城隍廟廟埕,就扮演著言論廣場的角色。
台灣人思想上的西化,可說最早也是日本人帶來的。

【 是妙壽宮?也是囝仔宮? 】
妙壽宮又稱囝仔宮,一說是因先人在妙壽宮廟埕前上岸時,看見一群可愛的小孩在埕上玩耍,故稱為「囝(音甘,泉州腔)仔宮」,久而久之安平人皆稱妙壽宮為囝仔宮,稱所在的角頭為囝仔宮社。
妙壽宮原來的主神為朱府千歲,後來朱府千歲延請保生大帝入主,「妙壽」二字一說,便是因保生大帝的名號「恩主昊天醫靈妙惠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而來。
另一說則是以捕魚為生的阿妙、阿壽兄弟,在海邊撿到漂來的王船,請入草寮祀奉,是為妙壽宮前身。

【安平聞人 曾大陣】
曾大陣,人稱大陣伯仔,是安平最神奇、最出名、留下藥單與救人最多的乩童。
大陣伯仔生於清光緒16年(肖虎),在世時為妙壽宮金子(乩童),觀神大道公、虎爺、李府千歲、二蘇王,行醫濟世救人無數,曾屢次將中西醫均診斷將死之人從鬼門關前救回。
民國60年,時值伍德宮建醮, 大陣伯仔前往廟埕看歌仔戲,返家後便交代事情,隔日仙逝,享壽八十有二。 神明降駕交代大陣伯仔是去伍德宮值醮得功德,所以是隨神明去修行,是喜事,所以出殯時是蓋紅布,放鞭炮,送葬隊伍綿延近一公里,曾受過大陣伯仔救治的人們也不遠千里前來送行,裡頭甚至有外國人,但沒人知道他們是怎麼得知消息的。
之後大陣伯仔在雲林的一間廟修行,圓滿後回來妙壽宮列仙班,封為四品將軍(文官),任職保生大帝的灸部,生日時,就是像神明聖誕,要做生日醮,家族後代及誼子會前往祭祀。

【大道公煎天藥】
妙壽宮裡供奉著一尊普庵教主,祂有一位乩童 - 許添壽先生。
普庵教主當時算出許先生近日有一劫數,便吩咐他這段期間絕對不可以喝到酒,而許先生也遵照囑咐滴酒未沾。發生事情的那天,剛好許先生的親戚家辦喜事,他去參加喜宴,喝了啤酒,一杯都還沒喝完,人就支持不住了,就這樣一路搖搖晃晃走回妙壽宮口,便暈倒在地,全身顫抖。
妙壽宮內的人員見狀便將許先生扶到放王船的那一廳,用一塊三夾板鋪著,讓人躺在上面。(當時古堡街尚未拓寬,因此王船廠仍在廟旁) ,接著趕緊去請大陣伯仔過來。
大陣伯一看就拿出一支銀針為許先生放血,放出來的血都是黑的,但仍舊未能清醒。
這時他將許先生全身上下都拍一拍,發現普庵教主其實已經降駕在許的身上,不肯退駕是因為要保護他。 大陣伯仔便進到廟裡向主公(大道公)稟告,主公交代他去買一個藥壺,拿到廟埕將火爐點燃,並從香爐拔出三支香腳,放入藥壺熬煮, 煮下去果真有藥味飄出來。之後拿藥去灌許先生,他竟然好像只是睡了一覺一樣,醒了,而且就這樣好了。

【念珠續命】
在大陣伯仔六十二歲時,曾病重,咳痰不止,醫生診斷是肺炎,他也無力挽回,而大道公降駕指示他的子孫去取大道公手上的念珠,搭配草藥及烏骨雞,以水煎煮,再將藥湯給大陣伯仔喝,而後大陣伯仔就逐漸康復。
後來又過了二十年,大陣伯仔又病重,原本想再像上一回那樣,去妙壽宮內取大道公的念珠煮水,卻發現原先的那串念珠不知去向,只好聽天由命。至於為何當時遍尋不著,有人認為這是大陣伯仔陽壽已盡,當隨神明去修行,算是上天冥冥中的安排。

妙壽宮位於臺南市安平區,是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該廟主祀保生大帝,配祀朱、李、池、蘇千歲與太白千歲、劉府元帥、註生娘娘與福德正神,而該廟之名則來自保生大帝之封號「恩主昊天醫靈妙惠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至於該廟的兩個別名,其一是因為該廟昔日廟埕寬廣,有許多兒童會來這裡玩耍,故名「囝仔宮」;其二是因為該廟位於港口碼頭邊,故名「港仔宮」。該廟也是安平六社之一的囝仔宮社(港仔宮社)的社廟。

沿革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時,當地居民將供奉昔日拾得之漂流王船的茅屋改建成磚造廟宇,並迎來白礁[註 2]保生大帝之分靈供奉。而嘉慶元年(1796年)與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時有再整修過,於同治六年(1867年)在廟之右側加建王船室以供奉王船「金萬安號」。

而在日治時期,該廟亦有予以整修。而到了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由於擴建道路的關係,而拆除了廟右廂房與原王船室,信徒們遂隔著古堡街重建了王船室。而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的整修將整座廟宇擡高,遂成今貌。

建築特色
該廟座北朝南而略偏西,由三川殿、拜亭、主殿所組成,而為了避免海邊風沙,所以三處屋頂是完全相連的。其中三川殿與主殿為硬山頂,拜亭則為捲棚頂。

該廟廟埕有一對小石獅子,據說是位久試不中的窮舉人在考上進士後所捐。廟宇三川門前的兩根蝙蝠石柱原為海山館所有,是因海山館的功能變更後才移至該廟。石柱為澎湖水師協副將王得祿所贈,上有其署名。而該廟三川殿側門門神所繪為三十六官將,拜亭、正殿間的側門則繪有二十四節氣。

資料來:維基百科 - 妙壽宮 南吼音樂季

台南市安平區古堡街1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