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文化部指導、「文學跳曼波」系列活動再度啟航!本次特別企劃《鬥陣來台南做囡仔》,邀請知名作家楊富閔與藝文創作者柯大堡,一起走進台南大內的記憶現場,展開一場結合童年、文學與地方風土的深度對話。
節目中,柯大堡隨著楊富閔的腳步,一同踏入他成長歲月中的「記憶寶盒」——一個個看似平凡的小物件,背後卻蘊藏著豐沛的情感與創作靈感。從彈珠、紙風車到課本塗鴉,這些童年收藏不僅見證了一代囝仔的成長記憶,也成為楊富閔文學作品的重要素材來源。
「我們總在童年時渴望長大,長大後才明白童年的無暇。」富閔老師如是說。透過《文學跳曼波》的鏡頭,觀眾得以重新認識大內這片純樸土地,也能在富閔的創作裡,看見自己童年的影子。
本集不僅是一次文學的溫柔回望,更是一場文化的地方巡禮。邀請您一起跟著《文學跳曼波》,在富閔與大堡的引領下,鬥陣來台南做囡仔,共同找回那段屬於我們的純真時光。
【文學跳曼波】做伙來鹽分地帶寫文章|柯大堡X楊富閔X陳艶秋X李秉樞|台南|完整版EP6
提到台南,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全糖不用錢?
台南除了從荷蘭時期就是台灣重要的產糖區外,其實還有大面積的鹽田!
這集大堡&富閔就要帶大家前進「埋死狗都不爛」的鹽分地帶,來看看這邊從日治時期的文人團體 #佳里青風會 他們的文藝精神如何延續至今?
以#吳新榮 為首的 #北門七子 為台南留下大量文獻與各類創作,而作家 #陳艶秋與同輩,從1979年到2008年,歷時30年,以「#放膽文章拚命酒」為精神,每年暑假於北門的南鯤鯓代天府舉辦 #鹽分地帶文藝營,成為當時文藝青年的重要交流活動。
這群鹽分地帶作家寫鹽田風景、寫鹽村生活、寫虱目魚、寫七股生態、寫烏腳病,也寫農村婦女面對都市化的衝擊,為這片土地與時代留下大量的文字,也凝聚了屬於鹽分地帶的文學認同。
而如今的新生代作家-#李秉樞,又如何在這片土地上,承繼這份橫越近百年的文學精神,開始屬於自己的創作之路?
就跟著#文學跳曼波 的腳步,重現鹽分地帶文藝營的小旅行,從風土採集一起認識鹽分地帶的特色吧!
更多資訊請關注【文學跳曼波】
YT:https://reurl.cc/Z44dYa
FB:https://www.facebook.com/literarymam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