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福兔迎祥春節暨寒假活動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3福兔迎祥春節暨寒假活動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分享到Facebook 2023福兔迎祥春節暨寒假活動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分享到LINE 2023福兔迎祥春節暨寒假活動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分享到Twitter
日期: 
2023/01/20 to 2023/02/12
2023福兔迎祥春節暨寒假活動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臺灣在新舊文化不斷交流融合的過程中,創造出別具風格的飲食文化,也延伸到各式裝盛、取用的器皿上,讓這塊土地上的人品嚐的每一份滋味,都是跨界臺灣味。因此,臺史博運用國文庫2.0中年節氣氛的素材,包含飲食器具、兔子形象與賀年卡等元素,於春節、寒假期間推出線上線下最具創意與包容性的活動,期待大家都能在精心規劃的多元活動中,滿載跨界臺灣味的記憶。

自春節1/20起至2/12寒假結束期間,於展館內設置「兔兔來了」主題拍照打卡區,並推出一款全新的「配對搜查線」遊戲單,春節期間還有算命仙快閃戲劇,以及限時任務送好禮等活動。

►【兔兔來了】拍照打卡區

過年闔家團聚、三五好友出遊,一定要拍照留念的啊!!最有年味,最適合想要用照片寫日記的你~
臺史博展示教育大樓規劃3個拍照打卡區:

♦福兔迎祥慶團圓:1F博物館商店前

♦吉祥話兔You:2F東門町派出所旁

♦「Together兔接了」雙連杯:4F第一特展室出口

*溫馨提醒:「兔兔來了」拍照打卡區放置期間:1/20-2/12

►►【2023配對搜查線】遊戲單

經典不敗,大人小孩都喜愛的尋寶配對遊戲來了~~~
來自小兔搜查隊的號召,在2樓常設展及4樓特展室裡,有許多年節團聚吃得到、用得到的展示品!但是現在它們亂掉了!!不要猶豫,立刻加入小兔搜查隊,打開你最敏銳的雷達,根據遊戲單上的文字提示,一步一步完成配對,一起過個十全十美的好年吧!

活動期間:自1/20起至3/31止
活動地點:臺史博展示教育大樓2F、4F
溫馨提醒:請至展示教育大樓1樓服務台領取遊戲單,遊戲單數量有限,領完為止。完成遊戲單並自行核對解答後,即可至服務台兌換遊戲單好禮。
♦好禮1:領取遊戲完成禮--應景兔年貼紙(共3款,隨機贈送),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好禮2:參加MUSE大玩家寒假集章活動之任務,可至服務台蓋章。如遊戲單領取完畢,則改為「快慢之間:臺灣鐵道旅行特展」時光鐵道小旅行學習單,詳洽服務台。
♦MUSE大玩家⇒⇒ https://muse.moe.gov.tw/

►►►【快閃戲劇】阿龍師x臺史博--占卜開運過兔年

叱吒風雲遊走江湖,人人皆稱神機妙算的阿龍師來了!除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阿龍師更鑽研虛擬線上與現實世界的串連!
你也想一睹阿龍師的風采,或許還有機會讓阿龍師替你占一掛,指引好運訣竅,敬請留意阿龍師到館時間!

阿龍師出沒日期:農曆春節1/23(一)初二、1/24(二)初三
相遇時間:上午10:30、下午14:30
相遇地點:臺史博展示教育大樓
溫馨提醒:歡迎積極與阿龍師互動,還有機會獲得阿龍師加持過的開運好禮!

►►►►【限時活動】奮發兔強!把賀年海報帶回家

自1/23(一)起,完成以下任務,即可將最IN最夯的小兔賀年海報帶回家,數量有限,敬請把握機會。

任務⇒⇒每日10點前,完成任2處「兔兔來了」拍照打卡區的合照,上傳臉書或IG,並標註「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於1F服務台確認完成,即可將小兔賀年海報帶回家。

-

※112年春節營運時間如下
農曆除夕1/21(六)、初一1/22(日)、初九1/30(一)休館
農曆初二1/23(三)至初八1/29(日)正常開放(最晚16:30入館)

※主辦單位保有最終修改、變更、活動解釋及取消以上活動之權利。

臺灣鐵道旅行特展

時間:2022.11.9 ~ 2023.7.9 臺灣鐵道旅行特展

#特展開幕 #網美展場超好拍 📣
百年以來,人們搭火車遊臺灣,買什麼,怎麼玩?!臺史博告訴你🫵
-
今日在鐵道旅行達人,南下北上月臺跳跳大考驗的互動遊戲中,列車已抵達臺史博站,「快慢之間:臺灣鐵道旅行特展」順利開展啦~🎉🎉
-
沿著軌道觀看窗外風景、品嘗經典鐵路便當、享受與家人朋友的歡樂時光,鐵道旅行可以說是百年來臺灣人旅遊的共同記憶。透過旅人視角,介紹及回顧百年來歷久不衰的鐵道旅行變遷,搭配展覽還將於12月份推出 #烏樹林糖廠五分車輕旅行 ,請喜愛鐵道旅行的朋友們隨時掌握臉書最新訊息就對啦。💯
-
「快慢之間:臺灣鐵道旅行特展」是臺史博與好朋友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 合作,共同以鐵道旅行為主題,南北兩館雙邊策展,透過兩館典藏、民間藏家的物件等,聚焦臺灣鐵道旅行過去至今的人、事、景、物,藉由展示 #不同世代的旅人們如何準備一趟鐵道旅行,呈現臺灣百年來常民休閒生活的時代樣貌。🎒
-
展場內並特別設置「時光鐵道小旅行」互動遊戲,6個謎題帶出日本時代與戰後鐵道旅行的特色,邀請大家跟著遊戲單細看展品,發掘鐵道旅行的趣味~完整解開答案,還能從密碼寶箱中取得展覽訂製的紀念章,蓋上自己在博物館獨一無二的旅行印記。㊞
#快慢之間 #臺灣鐵道旅行特展

快慢之間:臺灣鐵道旅行特展
展期 ❘ 2022.11.9 ~ 2023.7.9
地點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展示教育大樓第3特展室
更多展覽資訊 👉 https://nmth.tw/mus01Cbaaj

原民、漢人、官府的交織「物」語:故宮、臺博、臺史博三館聯展

時間:2022年10月05日~2023年04月05日 原民、漢人、官府的交織「物」語:故宮、臺博、臺史博三館聯展

什麼展可以把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三個館湊在一起?三館的典藏特色恰好各自反映臺灣歷史上的三個主角:原住民(臺博館)、漢人常民(臺史博),與中國宮廷/官府(故宮)的歷史與物質文化。三個不同典藏特色的館怎樣共同策展?三方看似相異的藏品如何彼此對話?看似三個對立的視角如何彼此映照出一個臺灣多元人群相遇、接觸與互動的歷程,以及豐富的物質文化內涵。展覽也試圖藉由與過去歷史與物質文化的探索及對話,讓過去與當代生活相接,進而能對當代有更多多元化及包容性的理解與想像。三館聯合策展,原民官交會,也與當代相遇。

一、 生活的經營
從餐具、酒器到菸具,從日常生活的「吃喝解癮」器物,看見原住民族、漢人常民與宮廷官府如何經營自己的生活。您會發現,儘管三類人群呈現出極大的風格差異,卻都透露出個別人群所渴望突顯的社會文化身分。在生活儀式感打造的過程中,人們對於這些物質的揀選使用,背後的動力究竟是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還是「社會期待的樣子」?

•餐桌的記憶
原、民、官餐具大車拚!故宮排出名震天下的「滿漢全席」,臺史博召喚百年前高檔臺菜代表「江山樓」,臺博則擺出岸裡社潘家、排灣貴族食具與雅美族(達悟族)食盤聯軍。看倌覺得是哪家讓你食指大動呢?

•把酒言歡
酒有許多的功能與用途,宴請、祭祀、慶功、結盟、壽慶、婚宴等等,甚至還用酒作藥劑治病。所以人類喝酒「儀式感」很重要。喝酒可以這麼講究的話,盛酒的容器自然重要且造型及功能多樣。此單元展示原、民、官三種角度的酒器,透過各式各樣酒器的並呈,展示不同的物質文化與喝酒觀念。但是記得混酒容易醉喔!也提醒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煙具大驚奇
吸煙有礙健康,但吸煙也會讓人上癮,除了尼古丁的化學效果外,煙具的造型美感有時也讓人愛不釋手。故宮巧奪天工的鼻煙壺;臺博創意造型之原住民族煙斗;臺史博大器身分象徵的漢人煙管。精美的煙具令人不吸煙也上癮。

二、 身體的慾望
以「身體」作為關鍵字,這一區的主題就來看看不同人群如何展露「時尚」和「情慾」。這些跟個人身體直接相關的物品配件,是自主個性的展現?又或者關乎社會思維的影響,甚至是社會秩序的另一種面貌?

•我會更美麗
時尚、美體、妝容、與寶石飾品!這裡不是百貨公司的週年慶特賣,而是三間博物館秘藏的原住民族、漢人民間、與故宮皇家女子時髦風尚專櫃。這裡有清皇家時尚的紅、藍、綠寶石;原住民族繁複耀目的複串琉璃珠項鍊;漢家翠玉金蝴蝶步搖。

•情慾世界
情慾在多數人類社會中看似是隱晦十足,卻常又情慾爆棚。這次大家不用鎖門偷偷的看,可以光明正大的從三個博物館各自挑選的物件中,觀看一個隱晦又露骨的情慾世界與文化。故宮收藏的嫁妝箱箱底之「秘戲畫」,帶人進入清朝宮廷後宮世界裡的「慾望想像空間」。臺史博則呈現漢人社會中的「性產業」文物,看見青樓歷史。臺博則以數件罕見的原住民族雕刻,闡述原民特有的情趣風。

三、 關係的距離感
此區的主題都在處理同一命題:「關係」。人群之間的關係,有多種層次,「溝通」、「想像」與「控制」是其中三種面貌。看不懂的文字,談的是「關係溝通」的特殊符碼,圈外人霧裡看花看不懂,圈內卻得以獨特脈絡展開對話;他者的臉孔,談的是我群與他者互看之間,某種「距離下的想像之物」。最後,禮物,則了當談論禮物如何作為政治,甚至是權力關係的操作與拿捏。

•看不懂的文字
看不懂古樸篆書的扭曲結構,猜不出符籙神諭的龍飛鳳舞,也讀不透拼音文字的拗口難懂。會不會令你懷疑自己的識字程度呢?且看故宮、臺博與臺史博如何解讀收藏中這些原、民、官使用過的「有字天書」。

•他者的凝視
人們通常對於非我族類的外人,都不免有著特定的「刻板印象」與想像。相反地,外人的「異類眼光」雖不免怪異,但有時也別具風格,甚至一定程度映照出「自己人」也不理解及察覺的面向。故宮收藏的銅胎畫琺瑯器中深目、高鼻、褐髮,行單膝跪禮的洋人;臺博的原住民族他者雕刻、仿異國風雕刻;臺史博收藏漢人對外族人的雕刻,呈現對外族人的刻板與偏見,同時,也呈現19世紀訪臺的外國人又如何觀看、描繪漢人。這區的物件都共同呈現著「自己人」、「外人」互看下所構成的想像與真實的共構與競合。

•禮物政治
送禮,有時不只是傳達心意,更是社會關係的拿捏與操作;官場歷史上,來自特定場合、身分的禮物,更是一場權力政治的動態展演。中華帝國常藉由賞賜外族人、邊疆社會「御賜的禮物」,或是賞給官銜,以表彰中華文化的優越以及籠絡人心;而直接或間接拿到皇上給的禮物的人,則常見以「御賜」為名,來獲取部落或家族地位的抬昇,把禮物化成自身勢力表彰的重要符碼。此單元裡,且看各館透過「賞賜禮」文物,訴說歷史上禮物的政治學。

💡 溫馨小提醒,活動有可能會因主辦單位調整日期或停辦,請您出發前務必至主辦單位官網或FB確認!
☎️ 活動資訊提供、交流、新聞稿發佈,請 與我聯絡
📧 活動辦理及報名,請您直接洽詢主辦單位,本站僅供活動收集整理
🙏 資料收集需花費很多時間及精力,複製分享請註明來源 台南意向